行业丨关于产业园区招商的五种新模式

分享到:

时间:2022-04-06 来源:君思软件 浏览量:650

产业园区开发的过程即是一个招商的过程。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举措进行全面的招商引资,园区招商创新模式的出现冲击着既有的传统园区模式,引领着全新的园区招商引资范式。

产业园区招商的五种新模式

1、投资营商模式。该模式主要以资本手段促进产业落地进入园区。与传统资本手段不同的是,投资营商强调的是战略上的协同,以产业落地促进园区形成严密的“资本招商+资产增值+资本运作”逻辑链条。一是要收购有潜力的相关企业,形成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互相提供市场订单,形成紧密的价值链;二是要与地方政府洽谈,开发产业园区,投入企业并以其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形成聚变效应。

2、园区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方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由私营、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该模式适用于建设周期及收益时间较长的项目,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

PPP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可以通过PPP模式吸收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缓解投资风险;二是不同的开发运营阶段有不同的盈利点,短、中、长期结合的投资组合能够为项目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3、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即地方政府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吸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信息产业等具有赋能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注资方式,使企业总部或核心业务部门留驻本地,是带动本地区招商引资的新型招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地方以投资的方式同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为龙头企业立足本地区发展,同时吸引相关配套产业链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提供稳定的关系,从而快速形成相关产业聚焦效应,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

4、众创孵化模式。很多政府园区平台都在实行“众创孵化+园区招商”模式,该模式是一种生态闭环式的对接模式,大多早期的初创团队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中成长,解决了园区生态森林良性循环的问题。同时,通过与基金招商模式、投资营商模式相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强。

5、“园区互联网+”模式。“园区互联网+”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即结合园区物业管理、增值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规划内容,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及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

“园区互联网+”主要有以下三个运营模式:一是面向园区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借助互联网工具提升园区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入园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园区管理和服务;二是面向企业的服务超市管理系统,通过构建顺畅的服务对接流程及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实现有服务需求的园区企业与相应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三是面向园区、企业间的集合交易系统,通过搭建不同园区间共享的平台级服务系统,促进不同园区间、园区与企业间实现更广泛的互动,构建网络化的产业生态圈。